使用枪者为何有神灵相助来吓跑狐媚?(组图)

作者:仰岳 发表:2018-11-24 18:3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使用枪者为何有神灵相助来吓跑狐媚?
(或称,是一种杆端有尖刃的长柄武器),是中国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刺兵器,在汉朝时期便开始普遍运用于战场上。(绘图:志清/看中国)

清代诗郑世元《观枪法》

闻声驰铁骑,过影走金蛇。进退真神捷,盘旋任屈斜。

毫光团白雪,风雨散梨花。一气如相贯,全身总被遮。

阴阳回地纽,狐媚遁天涯。仿佛陈安技,真堪任虎牙。

参考译文:

听那长枪舞动的声音有如战场上的骑兵奔驰,金光烁烁的枪影在我面前一闪而过有如雷电。

舞动的长枪进退迅捷神速,盘旋、屈斜游刃自如。那寒光闪烁的枪影,快速轮转、轮转,转出回旋的白雪团一般,仿佛能驱动神灵的降临;梨花枪翻飞有如在风雨中的雷电霹雳,令鬼怪惧怕。

一连串复杂多变的枪法动作一气呵成,有如金钟罩一般把舞枪人全身各部位都罩护住了。何等神勇!

枪法舞出雨雪团飞交织雷电霹雳,不断在大地反复回旋,这正气让妖魔鬼怪遁逃无踪。使枪者就如晋代勇猛的武术家陈安一样,足以担任安邦定国的虎牙将军。

使用枪者为何有神灵相助来吓跑狐媚?
明代所用的枪:铁钩枪、长枪、龙刀枪。出自茅元仪《武备志》。

使用枪者为何有神灵相助来吓跑狐媚?
明代所用的各式枪。出自茅元仪《武备志》。

题解及赏析

作者:郑世元,字亦亭,自号耕余居士。生平事迹史料甚少,只知曾于清朝康熙至雍正皇帝时期考取举人,与著名诗人陈梓交好,彼此常一起吟诗作对,为当时士人称道。郑世元著有《耕余居士诗钞》一书传世。

枪是中国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器,在汉朝时期便开始普遍运用于战场上,这首诗主体描述的是作者观赏舞蹈家表演枪法之作,在汉字中“舞”和“武”二字同音,且系出同源。舞做为文用,是用于祭祀、宫廷的演出;作为武用,就是武功、作战,而枪法也为武舞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首诗核心的精神,是以正气驱狐媚为题旨,在艺术的描写上以“声影、阴阳”作为连贯。

文中开始便描述作者听到在舞台上的铁骑奔驰之声,接着金蛇般的枪影就在眼前闪过,将枪法灵活、变化多端形容得淋漓尽致。

之后描写进退、盘旋的枪法动作,寒光闪烁的枪影如满天飞舞的白雪,而这一气呵成的连贯动作就像个防护墙,防守得密不透风,让敌人难以乘虚而入。

其中那出神入化的枪法仿佛能驱动神灵的降临。文句“风雨散梨花”是倒装句法,“梨花”是指长枪、梨花枪,就是正气的化身,更是承题“观枪法”的具体表现。

诗句中的“白雪”除了是描述景物外,也有一种解读:《白雪》是古琴曲名,传为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所作。传说中他在演奏此曲时让神灵为之下世,“白雪”隐隐意含着神助之意,使枪者的枪法有神助之正气。

《淮南子・览冥训》:“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之后又继续描述枪法的高超,攻守兼备。最后枪法所展现的正气交织着雷电霹雳,在反复回旋之间降妖除魔。唐代文人乔潭在其作品《裴将军剑舞赋》中有一段:

风生兮蒨旆襜襜,雷走兮彤庭煜煜。阴明变见,灵怪离猎;将鬼神之无所遁逃…

使用枪者为何有神灵相助来吓跑狐媚?
宋代所用的枪:捣马突枪、锥枪、槌枪。

使用枪者为何有神灵相助来吓跑狐媚?
宋代所用的枪:环子枪、素木枪、鵶项枪、太宁笔枪。(以上图片来源皆为维基百科)

诗句中描述大唐剑圣裴旻出神入化的剑法,足以让阴暗与光明瞬间改变,让低灵精怪惊恐逃逸。

时光荏苒,当年的剑圣已不在世,然而中华传统的武术仍永久流传,让作者又见识了一段堪称完美的武舞。诗中最后隐约显现了作者对于武舞的观感:作为一位舞蹈家、武术家所展现的技艺并非只是单纯在技术、技巧上的精进,其体现的正气更能降妖除魔,安邦定国。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