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真正可怕之处:18年诺奖拿到手软 却高兴不起来(图)

发表:2018-10-09 10: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日本人真正可怕之处:18年诺奖拿到手软却高兴不起来
日本人 示意图(图片来源:YASUYOSHI CHIBA/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0月9日讯】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的James P.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因发现抑制负向免疫调节的“新型癌症疗法”得奖。

据《谈心社》报道,日本自1949年第一次斩获诺贝尔奖以来,累计已有27位诺贝尔奖得主。从2001到2018年,日本平均一年拿下一个诺奖,可谓拿奖拿到手软。

据诺奖委员会的成员透露,现年76岁的本庶佑得知自己获奖时,表现十分平静,甚至有些还害羞。本庶佑似乎对诺奖看得十分随意,他在接受采访时也说,看到患者获救,比获得诺奖更开心。

2018年10月1日,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本庶佑教授在京都举行新闻发布会。
本庶佑(图片来源:JIJI PRESS/AFP/Getty Images)

本庶佑:不要相信教科书

10月2日上午,京都大学召开了诺贝尔奖得主本庶佑的媒体发布会,他在会上向外界表达了获奖心声。

会上有人提问,“希望对想做研究者的年轻人有什么想说的?”本庶佑回答,对成为研究者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都想知道,有颗觉得所有事情都是不可思议的心。对教科书写的东西不要相信。经常保持怀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真正的到底是怎样的,这样的心态很重要。希望年轻的小学生、中学生一定要有志于做研究。”

对事物探索的好奇心和质疑,其实就是本庶佑研究之道。当他被问到自己在研究中需要注意、需要珍视什么的时候,他回答,“好奇心。另外一个,不要简单地相信。论文和写的东西不要相信。用自己的眼睛,干到确信为止,我也很幸运地发现了PD-1”。

他觉得自己获得诺奖是幸运的,一是继承了父母健康身体的基因,以及喜欢铇根问底的求知性格,二是得益于社会为推动生命科学发展而投入的研究经费,正是有了这些“幸运”,才成就了自己从一而终的基础研究,从来没有对研究有过一次放弃的想法。

本庶佑认为,对于研究要用自己的头脑认真思考直至说服自己,“像大众媒体总在拼命鼓吹,只要在Nature或是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如何厉害,但在10年之后会发现里面9成都是吹牛。剩下的1成,写的其实也就那样。不要轻信那些写的东西,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确认,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直至说服自己,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他自己常对学生说:“怀疑一切。(Stick to the Question)”

好奇心加质疑精神,做基础研究不功利,被认为是当代的科学精神,其实就是成功科学家身上夜以继日努力,必然会受到幸运神的青睐。

高兴不起来的日本人 危机感从未减少

据报道,在这次诺奖公布的半年前,日本通过了2018年版《科学技术白皮书》。这样的白皮书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公布,对日本的科研实力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和全球主要国家进行比较。

白皮书指出,日本推动创新的基础能力正在迅速减弱。其中,显示研究质量的“被多次引用的学术论文篇数”一项,日本在各个国家中的排名已从10年前的第4位下降至第9位。

即使是每年都有人拿诺贝尔奖的日本,仍认为,肩负下一代未来的年轻研究人员,境遇更加困难。

他们深知,想要持续创造国际性研究成果,就必须怀着危机感推进各项改革。

诺奖拿到手软,日本人却高兴不起来的原因,不只是危机意识,更是现实问题。

日本人足够重视荣誉,却也在荣誉到来时,保持着令人生畏的冷静。

责任编辑:傅美萱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