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我们不在乎“诺奖”(图)

作者:偏不同于 发表:2018-10-06 08: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诺奖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接受诺贝尔化学奖(PONTUS LUNDAHL/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0月6日讯】别说我们不在乎“诺奖”。每一位“奋斗者”都渴望自己的成就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而不是自己给自己发一块金牌。

用不着埋怨“诺奖”“双重标准”,如果这个世界大多数认为“诺奖”是公平的,则质疑“诺奖”的声音必然被无视。

进入21世纪,十八年的时间里,日本获得过18次“诺奖”;而我们,却只有莫言、屠呦呦两人获得过“诺奖”。到底是因为我们不在乎“诺奖”,还是因为“诺奖”不在乎我们?

不要忘了,我们的潜意识里,其实是很藐视日本的。曾经的日本,同属于“大中华文化圈”;更确切地说,在文化上,日本是曾经师从中国的;从今天日本的文字、建筑和民俗中,我们仍可寻觅到“中国元素”,这就是佐证。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在日本面前,就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大哥;而日本在中国的眼里,几乎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明治维新”,日本“全面西化”,说的不客气就是在文化上“去中国化”。中国人不以为然,其实是不相信日本这个“毛头小子”能够折腾出什么名堂。后来发展到“儿子打老子”,我们终于不得不以血肉之躯“直面”日本的强悍。遗憾的是,我们一直不敢面对日本崛起的真正原因。“二战”之后的日本,不但因为“战败国”的身份受制于人,而且因为连年的穷兵黩武,加之本土也遭受盟军轰炸,当时面临的困境并不比我们轻松。但此后的几十年,日本再一次崛起,将中国再一次甩过几条街。耐人寻味的是,即便如此,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日本还是“小日本”。不信请看“抗日神剧”,当年曾经让中国付出3500万生命代价的日本,其实是不堪一击的。

“抗日神剧”很准确地诠释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如果现实是不堪的,那么就陶醉于幻想中。阿Q曾经“阔过”没有?也许阔过,但这并不妨碍“破落”之后的阿Q被小D王胡们欺侮。当年的日本,雄心勃勃地全面侵华,最终被打回老家,这于日本不是一段值得炫耀的历史,于我们或有光彩可言。然而,时过境迁,今日之世界,如果说国与国之间还在“较劲”,那么,“较劲”的已经不是谁比谁更能“杀人”,而是比生产力发展水平、比国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如此,则“抗日神剧”的泛滥,再一次显示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文化已经落后于人。

比拿“诺奖”,中国与日本不可比,这多少说明两国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这不是“人种”的问题,甚至不是“人”的问题。分析科技发展诸要素,关键还是文化与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价值导向问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猫眼看人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