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维空间:震动的平面构成?(图)

发表:2018-04-29 20:0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十一维空间:震动的平面构成?
现代的物理学则认为还有7维空间我们根本看不见。(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十一维空间eleven-dimensional space是根据90年代所提出来的M理论(超弦理论的一种),因为宇宙是11维的,它是由震动当中的平面所构成的。在爱因斯坦那里,宇宙只是4维的(3维空间和1维时间),但是现代的物理学则认为还有7维空间我们根本看不见。宇宙11维eleven-dimensional space科学家们对我们已认知的维与可能会存在但从未被认知的维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如何解释的呢?他们打了一个比方:一只蚂蚁在一张纸上行走,它只能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后走。对它来说高与低均任何无意义,这也就是说,第3维的空间是存在的,但没有被蚂蚁所认识。同样,我们的世界也是由一个4维所构成的(3个空间维,1个时间维),但是我们却没有理性的觉察到所有其他的维。

十一维空间就是根据物理学家的主要看法而认为还应该有7个维。尽管有这么多的维,但是这些维却是看不见的,因为它们自身早已经卷在了一起,被称为一些压缩的维。为了弄清这种看法,让我们再以蚂蚁为例展开我们的思维想像。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将蚂蚁放在上面行走的那张纸卷起来,直到卷成一个圆筒形。如果蚂蚁想向沿着的纸壁方向去走,那么最后它又会回到这个出发点,这就是压缩维当中的一个例子。如果能够沿着一些著名的麦比乌斯带走,也会发生上述所发生的现象,当然,它只是3维的,但是如果沿着它走过,总是会回到出发点的。麦比乌斯带从维的角度讲就是压缩的,因此按照物理学来讲它就会有3个维,但谁在上面行走,都只能认知为它只有一个维。如果蚂蚁不是沿着纸筒弯曲的壁行走,那么它就永远也不会返回到原出发点。这就是2维(或者说被我们所感知的那种维)的一个例子,如果沿着它一直走,就不可能会返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十一维空间的超膜理论。理论的提出在九八年二月的美国科学上,他讲了统一场论的一个最新进展。因为一个粒子不但有电荷的相吸,还有一些磁场当中的相互作用。由于两者的统一所构成的一定引力。我们一直都以为它的主要影响是由无限小的一些粒子的因素与影响着地球般大小的星球的一些因素是不同的。因为过去的所有理论难以用于同时解释粒子和星球之间的相互运动。这就难以解释引力的主要形成。而M理论则正是一种正在形成的同时可以解释从无限小的一些粒子到无限大的宇宙的统一场地论学说。这个理论为越来越多的实验所证实,是继相对论以来,本世纪当中最伟大的一项物理学理论之一。据说在超弦理论的研究当中,因为发现十维空间还有一些理论的漏洞,因此新的膜理论就在超弦的线上展拓成超膜,并以十一层的空间来解释宇宙。

十一维空间膜理论的出现就意味着一种全新的解释宇宙大爆炸的一种说法,该说法早已表明我们在生活当中的整个宇宙是一层可以随意弯曲并进行拉伸的膜,也称之为三维空间,因为在不远的地方也有一层膜,可以说是另一个宇宙,也就是三维空间,因为它们当中存在的一些空隙,就是四维空间,在某种未知力(有可能是暗能量)的一定作用下,两层膜以极慢的速度去进行缓慢接近,因此它的遐想距离为10亿万光年(10*10的12次方),当膜互相接触之后,相互碰撞,动能就会直接转化为热能,由于热能开始缓慢的在膜上逐渐散开,而且宇宙当中的万物也开始大规模的毁灭,然后再继续冷却,并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就是新理论当中的宇宙大爆炸,因为当他们碰撞之后,两层膜又重新弹回到原来的位置,并重新在一些未知力的作用下,缓慢的接近,如此往复,宇宙就开始继续循环,而且永不停止。

十一维空间仍然是一个纯粹几何学上的一些维度,它同时属于多元几何学即维度学研究的一些范畴,这样的维度不只和位置(表示一个几何点在空间中的位置)相当有关。在物理自然的实际世界当中,它的情况往往要比实际复杂得多。我们在通过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意识客体(对数维)可以直接融入到这个世界当中,并形成一定的透视空间;因此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大小,同时也可能在世界的倍率(指数维)当中来回移动。从而形成一些对世界的缩放和变焦,甚至所有系统都极有可能是由粒子化的、运动的、……,所以物理学当中的维度还可以含有温度、密度、速度、……等等一切物理量。我们也曾经参考过多维空间、高维空间、18维空间为他们做的全新多角度的一些定义。

责任编辑:文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