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礼仪 宋朝人请客吃饭都要写请帖(图)

作者:李开周 发表:2018-02-15 02:2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古人重礼仪宋朝人请客吃饭都要写请帖
宋朝士大夫请客吃饭,都要写请帖。图为现代宴席。(图片来源: Pixabay)

宋朝没手机,请人吃饭会麻烦一些。如果双方住得近,熟门熟路,喊一嗓子就能听见,那还好办。假如离得远,隔着几十里路,喊话听不见,那只能骑着快马上门去请,或者写一请帖,让仆人送过去。

宋朝人在家请客时怎样写请帖

信息时代请人吃饭,通知起来真是太方便了。拿起手机直接拨号:“喂,哥们儿你好,我是李开周,我在某某饭店组了一个局,时间是明天晚上六点半,到时候你能过去吗?嗯,好,不见不散!”要是想节省话费呢,就不打电话,给人家发一短信,或者发一微信,或者用QQ留言,都很省事。

宋朝没手机,请人吃饭会麻烦一些。如果双方住得近,熟门熟路,喊一嗓子就能听见,那还好办。像《射雕英雄传》里郭靖他妈邀请杨铁心夫妇那样:“杨叔叔,你跟嫂子一起来我家吃饭吧,咱们宰一只鸡。”杨铁心两口子屁颠屁颠就来了。假如离得远,隔着几十里路,喊话听不见,那只能骑着快马上门去请,或者写一请帖,让仆人送过去。

宋朝士大夫请客,但凡稍微正式一些的饭局,一定要写请帖,哪怕被请的客人就住在对门,也要规规矩矩地把请帖送过去,不然会显得不够隆重,有敷衍人家的嫌疑。

饭局可以在家举行,也可以在饭店举行,请客的地点不一样,请帖的格式也不一样。如果在家请客,请帖的外面一定要有封皮,这封皮一般是白色的,半尺来宽,一尺来长,将其糊成信封的形状,然后在封皮正中竖着贴一张红纸条,纸条上要写被请之人的姓名及官衔儿;信封里的请帖是一张小一些的白纸,内容可长可短,但必须写明请客的原因、时间、地点以及欢迎到场的客气话,落款则是自己的姓名和官衔儿。

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留下过一份很短的请帖,内容如下:

欲二十二日午间具饭,款契阔,敢幸不外,他迟面尽。

———右谨具呈,中大夫、提举洞霄宫范成大札子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把它翻成白话文:

朋友您好,我想在二十二日那天中午请您吃饭,咱们边吃边聊,谈谈各自的近况(款契阔),希望您一定要来,千万别跟我见外(敢幸不外)。我就写这么多,其他的话等咱们见面再聊(他迟面尽)。

这份请帖写明了请客的原因、时间、客气话,但是没写在哪儿请客。为什么没写呢?大概因为范成大是在家里请客,而被他邀请的那位朋友知道他家在哪儿,所以没必要废话。

在饭店请客时的请帖样式

北宋开封各大酒楼为了给顾客提供方便,柜台上一般都放着一大摞雕版印刷的标准请帖,大小和格式都差不多,就跟现代商家自备的格式合同一样,拿来填一填就可以了,比自己在家请客时简单得多,既不用糊封皮,也不用粘红纸,更不用费心拟定文绉绉的客气话。

这种请帖是一张大纸,跟南宋中叶面值千文的钞票一样大,而且又厚又硬,拿着沉甸甸的。纸上分成两个竖栏,右栏最上面印着酒楼的名称和地址,最下面印着“假馆不恭”四个大字(意思是在饭店请客有些不恭敬,希望被邀请的客人多多包涵),中间留出一段空白,由顾客填写请客的具体时间。中栏是打好的三排格子,最上面一排格子让顾客填写被邀请之人的姓名,中间一排格子让顾客填写被邀请之人的地址,最下面一排格子则由受邀人填写。比方说受邀人接到请帖,就在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下面所对应的那个格子里填一个“知”字,表示自己愿意参加,或者也可以填上“敬陪末座”,表示自己不但愿意参加,而且会非常文雅非常谦虚地参加。如果受邀人不想参加这个饭局,那就在格子里填一个“谢”字,或者填上“敬谢不敏”,意思是有事儿来不了,谢谢您的好意。

比如说您嗖地一声穿越到宋朝,准备在北宋开封一家酒楼里隆重招待几位最要好的朋友,您需要先去柜台上拿几份请帖(都是免费的,这一点请您放心),一一填上请客的时间和朋友的姓名及地址,然后再请跑堂的分送出去(送请帖也是免费的)。您的朋友接到请帖,一眼就能看出您都请了哪些人,他如果接受邀请,就填上“知”字,再交给跑堂的带回酒楼,汇总之后交还给您。

宋朝大酒楼跑堂的一般都有两套班子,一套班子叫“茶饭量酒博士”,类似于现在的服务员;另一套班子叫“白席人”,负责替顾客跑腿送请帖。小一些的酒楼经费不足,不养白席人,不过店门口总有一帮社会上的闲汉等着赚顾客的钱,您可以把请帖交给他们去送,完了给人家一笔小费就行了。

责任编辑:兰雪晴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