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个女孩,关于那次碾压

作者:孙立平 发表:2017-08-10 08: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7年8月10日讯】女子被撞遭二次碾压身亡。

那段时间,几乎所有我所在的微信群中,都在转发那个视频,都在议论这件事情。有谴责,有分析。

看了这个视频后,我也在想,如果我在现场,我会怎么做?

首先想到的是,把伤者扶上自己的车,送到医院里?老实说,我也不敢,而且我也扶不动。

有朋友说,可以把她移到路边,然后打电话。实事求是地说,一个是如果她伤重,我可能也移不动。还有一个,我也怕担责任。更何况,这也不是科学的做法。

我最后想出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她的前面,放上警示牌,然后去拦截通行的车辆,并打电话报警。

说老实话,也许是我天性愚钝,我想到这个办法的时候,还真的用了点时间。但我这里想说的,不是我的愚钝问题,我要说的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教育的缺陷。

我为什么想了一会才想好自己应该怎么做?是我们的教育中没有人教给我们这些。我们的教育,教给人们的都是大道理,大词儿:爱国、爱社会主义、警惕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等等。在一个具体的情况下,特别是比较危急的时候,如何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具体的做法是什么?怎么才能在不损害自己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帮助别人?没有人教给我们这些。

当然,我不否认这当中的冷漠,甚至我也同意,冷漠成了我们社会的一种痼疾。这种冷漠来自哪里?2009年的时候,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社会溃败。这种社会溃败的表现之一,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恶化。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我说的并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甚至主要不是学校教育,教给人们的不是信任,不是友爱,而是怀疑,是警惕,是厌恶,是攻击,是斗争。这一点,你从社交媒体上人们言论的攻击性,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更进一步说,这种冷漠更深层的原因,是现实的教育。一位朋友说:在面对这样的一位受害者的时候,也许你会想象,她是打你孩子的老师,是卖你有毒食品的老板,是判了你冤案的法官。当然,在当时的情境中,人们不会想得这么具体,但这样的思维定势会形成一种潜意识的积累。恻隐之心来自同类意识,我们都是人,都是同一种动物,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无论是我们的教育也好,还是现实的教训也好,都在拉大人们之间的距离,增加人们之间的隔阂。由此形成的,就是一个冷漠的,甚至是互害的社会。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到这个讨论的本身。这件事情出来后,人们反响强烈,有谴责,有分析,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是一个社会应当有的正常反应。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讨论中,也隐隐约约感受到某种攻击性。有人刻意强调这件事情的地域性,一言不合,又变成了地域攻击。有人又对谴责和义愤进行指责,说,面对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只是进行道德和人性上的谴责,这种谴责是肤浅的,应当深究制度层面的原因。顺便,又把”浅薄的人们“奚落一顿。

进行深入分析完全是必要的,分析的道理我也是完全赞成的。尤其作为一个社会学者,我更加知道深层社会原因的重要。但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对简单的谴责和义愤进行指责。我赞成深刻,但不赞成频频地用自己的深刻和高度指责别人。

深入分析者,您说的都对,但也得承认简单表达愤怒者存在的价值。难道社会对丑恶现象失去基于感情表达的愤怒,只落下孤零零的深入分析,才好吗?更何况有些所谓的深入分析,也不过是重复了很多人都已经说过了无数遍的意思而已。

我知道,我后边这两段话是有点走题。之所以扯到这里,其实也是有感而发。我们这个社会太多的斗争了,太缺乏善意了,人们之间太多的攻击性了。就是在主张进步的人们当中,也是斗斗斗。

在一个社会里,人是多种多样的,见识不同,忙闲不同,角色不同,自我定位不同。在对一件公共事务表态的时候,人们的方式自然也不同。有激烈的,有和缓的;有直截了当的,有隐晦曲折的;有简略的,有详尽的;有简单表态的,有深入分析的。其实都是正当的,也都是为社会所需要的。所有这一切构成的合力,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

2012年3月26日在顺德举办的“中国・广东社会管理创新论坛”上演讲节录:

去年年底我连着两次到广东来,当时正赶上“小悦悦”事件,全省在反思“小悦悦”事件。我也是比较爱说话的人,我就多说了两句话。

我说小悦悦事件是值得反思的,但如果就是反思说人们为什么这么冷漠,反思错了。确实,从摄像头看,当时18个人经过她的身边,没有一个人伸一把手。但如果你就反思这18个人为什么这么冷漠,我觉得反思错了。

为什么?我不相信这18个人都是冷漠的。我不相信这18个人在经过小悦悦身边的时候都是无动于衷,都是视而不见,我根本不相信这一点。我反倒相信这18个人当中至少有一部分人内心里是有一种挣扎的,有一种思想斗争的:我伸不伸这把手。挣扎和斗争的结果是他没伸这把手。

为什么?多少年来,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如果你伸出了这把手,说不定会惹上麻烦,甚至惹上大麻烦。说得难听一点,如果被轧的不是小悦悦,如果是一条狗,说不定这18个人中都有可能有人会伸一把手,但是是人他不敢。这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他就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这你可以说是一个个人的问题,道德的问题,但如果他经过一番挣扎,他没伸一把手,他不不敢伸这把手,这就不是一个个人道德的问题,是社会出了问题。

为什么在这个社会当中人们伸一把手帮帮别人,就会弄出大麻烦?我觉得这件事情真正去年反思的不是我们道德的问题,是我们社会的问题,是我们社会的机制出了问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华夏文摘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